(由于端午节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忌日,所以祝贺节日时
我们一般说端午安康,而不像别的节日时说节日快乐。)
“白白糍粽美,青青米果新。”“吃粽子,赛龙舟”是这个节日的“标配”。那么,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和赛龙舟呢?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。
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,粽子古称筒粽、裹粽、角黍、黏黍。关于粽子的源起,人们普遍认为是为了追念伟大诗人屈原。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,爱国为民,被谗言所害,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罗江。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,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,便用竹筒装米,投江祭奠,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——筒粽的由来。
由此风习相传,人们为缅怀屈原,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。南朝梁代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中,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,楚国人民哀悼他,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故事。
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;到了唐代,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风味小吃;明清两代,粽子更是成为一种吉祥食品。
由国庆表示,粽子,千百年来盛行不衰,它已与正月的汤圆、中秋的月饼一起,成为民俗文化、食文化传承的符号,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的魅力。
“五月五,是端阳……龙舟下水喜洋洋。”端午前后几天,大江南北都要“赛龙舟”。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,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,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由国庆介绍说,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,一说纪念屈原,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,三说与越王勾践有关,民间莫衷一是。南朝梁代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以及《隋书·地理志》都称端午节龙舟竞渡与纪念屈原相关,各地百姓比较采信为纪念屈原的说法。不论是何种说法,其文化核心都源于人们对生命、生活的热爱和强民爱国意识。
来源: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网站《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、赛龙舟?听民俗专家解释》
单词:
端午节( duān wǔ jié)
诗人( shī rén)
屈原( qū yuán)
缅怀( miǎn huái)
战国时期( zhàn ɡuó shí qī)
吃粽子( chī zònɡ zǐ)
赛龙舟( sài lónɡ zhōu)
回應 (0)